image

辽宁红色教育之旅

        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历史篇章,英雄的辽宁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鲜血谱写出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北抗联和抗日义勇军长期战斗在这里,新中国的国歌也在这里诞生,抗联精神在这里埋下火种。辽宁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的主要战场,解放战争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辽宁在新中国工业史上创造出1000多个“第一”,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辽宁是中国与朝鲜交流的重要窗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走出国门的最后一站,是抗美援朝的大后方,抗美援朝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辽宁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雷锋事迹等为辽宁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img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地处沈阳东北部,柳条湖立交桥西北,西靠京哈铁路。 始建于1991年“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之际;1997年9月,“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于开始扩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并由江泽民同志题写了馆名。新馆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开放面积9180平方米,展线长510米。 博物馆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800余幅;实物300余件;文献、档案资料近100件;大小型场景19组;雕塑4尊;油画、国画等20余幅,电脑触摸屏14台、大屏幕电视录像机2台。并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配备有分区广播、中央空调、影视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脑系统及国际互联网等设施,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辽宁省对台交流基地。 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img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地势居高临下,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着一座23米高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碑体正面是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碑的顶部是中朝两国国旗,旗下是手握冲锋枪的志愿军战士铜像。碑的底部有铜铸的花环,花环的两侧刻有1950-1953年字,这是志愿军赴朝参战和美国被迫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的时间。卧碑的下半部刻有董必武同志1962年夏题词的手迹:"辉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碑体的背面刻有471字祭文。

丹东鸭绿江断桥

        此桥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的第一桥,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为当时殖民机构日本驻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始为铁路桥,长944.2米,宽11米,十二孔,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便于过往船只航行,1943年4月当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实行殖民统治的日本人在此桥上游不足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大桥,(即今时中朝友谊桥,遂将第一桥 ,改为公路桥,1950年11月至1951年2月被美军炸断)。第一桥为废桥,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习惯称为“断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6月动工修整,辟为旅游景点,命名为“鸭绿江端桥”,桥身漆为浅蓝色,意在不忘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祈盼和维护世界和平。

 

img
抗美援朝纪念塔

抗美援朝纪念塔坐落在丹东市市中心北部风景秀丽的英华山上。与抗美援朝纪念馆相连。。

img
宽甸河口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

铁路凤上线是中朝边界的重要通道之一,宽甸河口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是唯一一座在通往朝鲜铁路隧道旁边修建的博物馆。

img
宽甸河口断桥

河口断桥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建成于1942年,是鸭绿江上连接中朝两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桥。如今,人们为了缅怀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烈士,在断桥桥头树立了彭德怀、毛岸英、邱少云、黄继光等众多英模塑像。

img
丹东鸭绿江断桥

鸭绿江断桥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鸭绿江断桥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1950年11月,被美国空军炸断,成为抗美援朝沧桑历史的见证者

抚顺雷锋纪念馆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路东段61号,原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附近,占地面积99900平方米,始建于1964年,1965年8月开馆。1969年、1992年、2002年、2014年先后进行了四次改扩建。新馆于2015年3月2日正式开放。开放后的新馆分为二层,一层采用高科技动态场景与艺术品插画等手段相结合,翔实、生动地再现雷锋的成长历程和新形势下雷锋精神的五方面内涵。二层权威的展示全国学雷锋活动的源起和发展脉络以及全国学雷锋活动成果。馆藏丰富,展出雷锋大量生平史料,亮点突出,主要亮点有:组合场景《雷锋与母亲诀别于家中》、《爱岗敬业的推土机手》、《雷锋在军营中学毛选》、《雷锋作报告》、环幕影片《信仰的力量》、尾声《升腾的支点》等。雷锋纪念馆按功能划分为6个区:展览区、凭吊区、碑苑区、雕塑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和综合服务区。园区内主要有雷锋事迹陈列馆、雷锋墓、雷锋塑像、雷锋纪念碑和青少年教育活动设施等。50多年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共接待国内外观众7000多万人次,并先后在全国70多个城市举办了《雷锋精神永恒》大型展览,产生了重要影响。

 

img
抚顺雷锋纪念馆

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位于抚顺市望花区雷锋路东段61号,原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附近,占地面积999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

img
雷锋墓和雷锋纪念碑

雷锋纪念碑竖立在雷锋纪念馆的主轴线上,全部由花岗岩构筑,主体高13.4米,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大字。

img
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

抚顺市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坐落于抚顺市东洲区南昌路17号,距市中心约4公里,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

img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

抚顺战犯监狱旧址陈列馆位于抚顺市高尔山下,原是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为了囚禁中国抗日志士和爱国同胞于1936年修建的一所旧监狱,当时称“抚顺典狱”。

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8年12月,原址设在锦州大广济寺。1978年10月,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1985年4月29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在锦州修建新馆,新馆坐落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北侧,于1988年10月31日落成开放。2001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对我馆进行全面改陈改造,于2004年11月2日竣工并重新对外开放。2008年3月1日起,作为全国首批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公众实行免费开放。 辽沈战役纪念馆占地18.8万平方米,园区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园林环境,以辽沈战役军事主题为切入点,以具有纪念性和标志性的门、塔、馆建筑为主体,通过强化中轴线处理,使主体建筑、纪念设施和景观布局在风格上协调统一,形成一组完整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成为集历史研究、文化传播、艺术博览、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军事主题公园。主体建筑8600平方米,基本陈列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陈列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陈列设计运用现代陈展理念,突出主题,把握重点,彰显个性,营造了独特的陈展环境和个性空间,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艺术形式,深度解读历史,艺术再现宏大战争场景。其中,《攻克锦州》全景画馆是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被誉为中国博物馆和世界美术史的艺术精品和经典之作。馆藏藏品总计19915件,其中文物6248件,一级文物25件,二级文物275件。近几年,又相继修复开放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和配水池战斗旧址,延伸红色旅游路线,打造红色旅游精品。 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锦州市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红色名片”和“城市客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img
革命英雄纪念碑

为解放锦州而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img
全景画馆

《攻克锦州》全景画馆是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是中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已跻身于世界大型全景画的行列。

img
英烈馆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东北军民 紧密团结,并肩战斗,取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可歌可泣的雄伟业绩。

img
辽沈战役纪念馆 序厅

辽沈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陈列面积4912.92平方米,展线788.92米,展出照片、文物、文献、文摘、图表、沙盘、绘画、雕塑、景观复原等文物史料和辅助展品计1470余件。

赵尚志纪念馆

        赵尚志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威震中外的著名抗日将领,深受人民爱戴和敬仰的传奇式民族英雄。毛泽东同志赞誉赵尚志将军等抗联将领是“有名的义勇军领袖”,其“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称赞赵尚志等八位抗日将领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称赞赵尚志等一批抗日将领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称赞赵尚志等殉国将领,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

 

红色之旅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恋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逛着沃尔玛,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6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